|
截至
1月6日,全国直供电厂煤炭库存下降到2020.22万吨,电煤库存仅够用8天。全国电煤供应紧张形势依然没有缓解,而电煤现货价格继续攀升。
不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全国的电力缺口并不是很大,媒体的报道有夸大成分。当前全国电力系统主要是缺乏调峰应急的能力。业内人士预计,极端天气过后,电煤供求紧张的形势将有所缓解,煤炭工业协会也表示,今年全年,煤炭供求会保持基本平衡。
多因素导致电煤紧张
国家电网公司的统计显示,截至1月6日,全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网各省市的全国直供电厂煤炭库存量可用天数仍为8天,国内多处直供电厂库存仍然在警戒线附近。其中,京津唐、浙江库存为5天,辽宁6天,河南、内蒙古东部、河北省库存为7天,部分电厂库存甚至低至1天。
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各电厂距离煤矿的远近不同,各电厂的电煤存量警戒线也不同。业界普遍认为,电煤库存均值警戒线是15天;而7天是最低警戒线;如果低于3天,电厂就面临随时停机的风险。
南方大部分电厂不仅煤炭库存不足,且日耗煤量超过日供煤量,预计电煤总库存还将持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月6日,我国直供电厂供煤量总计236.95万吨,而当日耗煤量达到256.69万吨;1月份以来,直供电厂累计供煤1373.8万吨,累计耗煤量则达到1474.43万吨。
电煤价格也在供给偏紧的情况下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据统计,秦皇岛港发热量6000大卡/千克的大同优混和5500大卡/千克的山西优混本周平仓价分别报810-840元/吨和780-790元/吨,三个月来涨幅达到30%。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调查指出,近期电煤供需出现相对紧张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煤炭需求出现了大幅增长趋势。同时,南方来水偏少,水电出力占比下降,火电用煤需求持续旺盛。而近年来,季节性煤炭需求变化幅度加大,特别是冬季用煤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去年末到现在,更是出现了全国大面积寒潮和阴霾天气,取暖负荷显着增加。
从2009年11月份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对煤炭的需求陡然增加。2010年伊始,北方地区再遭寒流侵袭,大雪不仅增加了北方煤炭需求,也给煤炭运输带来困难。而运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供应的一大难题。
我国煤炭供求的矛盾最根本的还在于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山西、内蒙古等省区是主要产煤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但消费量不足全国的20%;煤炭消费大省江苏、湖南都集中在中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却很少。
全年供求基本平衡
而对于电力企业普遍担心的煤炭供应和煤价走势情况,煤炭工业协会认为,煤炭供应偏紧仅是局部地区短期现象,对今年全年的供需判断仍为总体平衡。
该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电煤紧张局面与煤炭供应量无关,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并未缓解。从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全国煤炭产能建设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到2009年10月,全国新增煤炭产能在10亿吨以上。
煤炭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煤炭市场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在建矿井周期缩短,产能释放提速。目前在建、扩建、改建加上现有矿井的总产能规模约30亿吨,未来二三年达到释放期,煤炭供应可能逐步趋于宽松。不过形成的产能多少能够转化为产量也存在变数。二是山西煤矿复产将带来产能增加。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煤紧张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省区电力供应吃紧。但在中电联的一位专业人士看来,局部地区的电力紧张主要表现在调峰能力不足,实际电力供求缺口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么大。
据该人士介绍,近期所报道的各省电力缺口多在100万千瓦以内,实际就是1-2台机组的容量。但由于各省对近期的降温始料未及,居民用电负荷急剧增加。
由于经济处于恢复期,各地火电厂存煤量都不大,大雪又影响了电煤运输,电厂库存难以在短期内补足。“这要是在去年肯定没有这么大影响。首先是由于去年经济还处于低谷,对电力需求不大;其次,去年冬季全国来水情况较好,水电的调峰能力较强。”上述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现在这种暂时的缺电现象能得到有效解决。”据业内人士介绍,“和居民用电的‘同时性’不同,工业用电可以进行错峰管理。比如对一些工业企业白天进行限电,而保证其夜间生产用电,就能够在白天留出部分负荷供居民用电。”
|